法国著名寓言诗人拉·封丹有一篇经典寓言:北风与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了一个寒风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非但没脱去大衣,反而将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感觉春意浓浓,纷纷解开纽扣脱去了大衣,于是,南风获得胜利。北风和南风都想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方法不同,结果大相径庭。“南风效应”告诉我们,要想达到一个目的有很多方法,过于强势的方法,不如柔和一些的方法更有威力。把“南风效应”的柔和之力引入教育,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就能更好地春风化雨、润人心田,让学生健康成长。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对后进生采取“暖风长吹”“细雨润物”的教育方法,要反复抓,用足够的耐心长线投入,潜移默化,精诚所至,金石一定会为之打开。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有一名学生父母离异,在学校经常和同学打架,作业拖拖拉拉,对待老师极不礼貌。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上课不是吃零食做小动作,就是和同学小声说话,甚至偷拿过别人的东西。批评他时,他要么一声不吭,要么就扭着头瞪你,从来不接受老师的建议。我和其家长多次交流此事,但无奈效果甚微。怎样才能开启他的心灵之门,走进他的内心,让其接受老师的建议呢?我翻看了多个教育案例,决定利用“南风效应”逐步走进他。
首先,我每天观察他的行为,发现他爱打扫卫生,于是我让他担任劳动委员负责班级卫生,增加他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活动中的存在感。其次,和他进行书信交流。第一封信,我在信里写了他在集体中的重要性,告诉他老师和同学都很关心他。不久,我又写了鼓励性的第二封信,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变化极大,上课认真起来,和其他学生也能和睦相处了。生日那天,我给他寄去了生日祝福卡,几天后,我收到了他的第一封回信,他表示愿意用通信的方式进行交流。经过一来一往的多次通信交流,我们之间有了更多的理解和信任,由此也开始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近一个学期的书信交谈,该学生变化很大,而我们的交谈方式也由书信逐步过渡到了面谈,他终于向老师开启了紧闭的心灵之门。
在育人过程中,当教师对学生采用挖苦讽刺,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等“北风”式的教育方法时,学生就会“扣上全部的纽扣”进行紧张的心理防范,把“大衣”裹得更紧。当教师采用“南风”式和风细雨的教育方法时,就能冲开学生的心理防线,彼此敞开心扉对话,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中,目光柔一点,声音柔一点,面庞柔一点,这种柔和的教育不仅能迸发出神奇的力量,还能尽显迷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