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数学思维往往是借助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营造交流氛围 让学生想“说”
教师只有营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思想上才能变得轻松,才想“说”敢“说”。
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说”的欲望。提问是思维的起点,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要有目的性、趣味性、挑战性,使学生有强烈的愿望想把自己探索所得的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
提升学生的说话技巧,让学生掌握如何“说”数学。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引导学生学会表达。首先,学会说一句完整的话,让学生掌握最简单的交流方式。其次,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让学生掌握有条理的交流方式。最后,学会说合乎逻辑的话,让学生掌握有理有据的交流方式。
激活思维能力 让学生会“说”
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个性化交流。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训练,让学生通过“说”数学理清思路,通过“讲”数学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动手操作后,组织学生进行体验性交流。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在知识应用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提升性的交流。在讲课结束后,我会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这样不仅将数学内容融入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体系,而且在拓展应用中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课内外结合 让学生爱“说”
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综合实践活动、数学课外读物的阅读活动等,并在班级进行展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说”的兴趣。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能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讲数学”的快乐,这是一个长期的、综合训练的过程,教师必须将其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过程,最终实现让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