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教学,就是将教学安排和教学任务按照各个要素划分成多个板块进行教学,它改变了之前将知识一窝蜂的塞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利用层次结构,通过挖掘其学习内容本身的内核,进行分块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减少了学习量,又与学生共享有效课堂。用这种新型教学方式可以减轻学生接收知识的压力,缓解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
为了实施结构化教学,要全面整理数学教材,深入解读课程标准,正确把握教材,明晰学生学习起点。我们做了以下尝试,教学效果良好。
基于“类”的完善构建,彰显单元整体结构。在结构化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各方面知识内容,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的整体认识,构建了完善的思维体系;帮助学生紧密联系各个知识点,对相关的内容产生深入理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掌握方法结构的完善构建,为单元教学的措施迁移给予了较大帮助。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结构化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比如,在学习对称知识时,加入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剪纸让学生进行研究,并学会剪一些图案,使学生在二年级对轴对称图形认识的基础上,获得了深入地理解,从而让学生学会了如何画、如何剪轴对称图形,体会到了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
利用多媒体课件,是数学结构化教学的有效手段。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将一些零碎的数学知识用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在学习求图形面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PPT动画向学生演示,通过减少某条线段、增加某条线段,或者是平移某个图形的两端,就可以变成已经学过的一个规则图形。
将结构化教学思想融入数学课堂,是当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高度关注的一个教学方向,这不仅仅是当下素质教育的新要求之一,也是教师做好数学教学工作的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