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生成长的6至12岁关键期,良好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日常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塑造。
以三年级美术下册《重重复复》一课为例,该课程中的“重重复复”指的是一个单位纹样按照特定规律向上下、左右排列,形成新的图案。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我让学生们根据所携带材料的特点及个人喜好,采用绘画、剪贴、拓印等手法创作出一个个重复的图案。
进入评价环节,我积极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的作品非常出色!哪位同学愿意对这位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学生甲称赞道:“这位同学运用白菜帮拓印出美丽的花纹,极具创意!”学生乙评价:“他的拓印非常整齐,展现出一种整齐之美。”学生丙指出:“这位同学选用的颜色为过渡色,搭配协调。”
我接着提问:“同学们的评价准确吗?假如他的拓印毫无规律、排列混乱,甚至杂乱无章,还能称之为美吗?”学生们齐声回答:“不美。”我进一步引导:“就如升国旗时,大部分同学站得整齐,仅有少数同学不在队列中,整体是否整齐?”同学们纷纷摇头。我顺势教导:“每个人在集体中都如同作品中的重复元素,只有遵守秩序,才能形成美好品德,构建美的画面。”
此外,我鼓励学生们思考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如地球日复一日地转动、心脏有规律地跳动等。我提议:“假如我们每天坚持一些良好习惯,如规范摆放美术工具、主动打扫卫生、礼貌用语、用心观察等,那么,这些好习惯将会使你们终身受益。”学生们纷纷表示认同。我借此总结:“让我们从小学会养成良好的习惯,用恒心浇灌,努力成就生命的精彩。”
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习惯具有诸多优势,只要用心研究,美术课程将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