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言,我是梁老师,你能开一下门吗?我们好好谈一谈。”“小言,梁老师来看你了,你打开门好不好?”无论我和小言的母亲如何呼唤,那扇沉重的房门始终紧闭。时间倒回至六年前,我的班里有一个叫小言的男孩,他性格敏感害羞,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小言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小小年纪总是强装出一副倔强的模样,让我对他产生了怜爱。
记得有一次,他在操场上与同学打篮球,不慎扯破校服口袋,他不知该如何是好。我走到他身边,默默地拿出针线帮他缝补好口袋。他静静地坐着,那一刻,我看到他目光中流露出惊讶和感激。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变得自信和开朗。正当我以为自己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成效时,小言的家长却打来电话,焦急地告诉我,孩子最近沉迷于手机游戏,连作业都不愿意完成。我立即赶往小言家中,却只能面对那扇紧闭的房门。通过与小言母亲的沟通,我发现孩子深受手机游戏危害,无法自拔。
我深入思考了问题的根源,发现既有家庭因素,如父母忙碌、缺乏陪伴,也有小言自身的因素,如他敏感细腻的性格,在社会环境中,缺乏表达和倾听的渠道,这些都是导致他沉迷游戏的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后,我决定采取行动。
在学校,我选择默默守望,耐心等待。小言喜欢阅读,我便为他精心挑选书籍,与他分享阅读感悟;他热爱篮球,我就悄悄让班里热爱篮球的几名同学鼓励他参加“校长杯”篮球赛;他渴望父母的关注,我就联系他的父母,希望他们能更多地陪伴孩子;知道他回家路上孤独无伴,我就创造各种机会让他在学校多待一会……终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言逐渐摆脱了游戏的诱惑。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冰心说过: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现在,每当看到小言和同学们一起欢笑、一起学习,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欣慰和自豪,他终于向我推开了那扇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