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育专刊·教苑拾萃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

市实验小学 高放

小时候吃药难,因为药丸大咽不下,碾碎又太苦。每当这时,母亲总是把药捣碎掺入粥中喂我吃下,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情境之于知识犹如粥之于药,药溶于粥中才便于吸收,知识也需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更好地被学生吸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何进行情境创设,是每位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情境呈现 不要忘了“儿童立场”

情境创设是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方便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情境的创设要贴合学生生活经验、方便学生理解、贴合学生兴趣。如学生喜爱的动画片、绘本故事、身边能够接触到的真实事例等,且情境中的内容要和课程的学习内容相关联。不能本末倒置,用一些和课堂内容无关的情境,影响学生的注意力。

情境的“入场” 是为了情境的“出场”

创设情境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切记不可只注重情境,而不注重内容。因为情境是手段不是目的。当学生进入到具体情境中时,教师应把重心放在所学内容上而不是引入情境中。在学生完成学习后,要让学生脱离情境,回归到知识的本质上去,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

情境的“变” 是为了“不变”

数学学习是为了服务实际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局限于单一情境的教学,而是要由本节课的小情境拓展至生活中的大情境。情境的变化是为了探寻不变的规律,这个不变的规律就是知识的本体。情境的创设不仅要注重审美,更要注重品质;不仅要追求“神怡”,更要重视知识的迁移。在课堂上,成功解决特定问题引申至生活中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此举既检验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相较于语文学科,数学学科较为缺乏引人入胜的故事。因此,教师需费心创设吸引学生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空间与时间,鼓励他们多动手、多动嘴,在实践情境中体验和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2024-06-18 市实验小学 高放 1 1 濮阳日报 c142395.html 1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