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阶段,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它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式多样化,好的评价方法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表现,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和进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引导小组合作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互评,怎样用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呢?以下是我的几点看法。
生生互评 点评语言多样化
学生刚开始进行汇报点评时,点评内容往往只代表个人观点或只偏重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打击了发言学生的积极性,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时,引导学生使用多样化的评价语言,例如,“我们小组认为……”“我们小组还有补充……”“我们小组的观点……”“我们小组非常赞同你们的观点,我们还有不同的理解……”等。多元的评价语言不仅调动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还提高了小组汇报的效率。
小组评价 提升整体学习氛围
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教师可以设立奖励机制,让学生对小组产生认同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提升上课效率。我把6人小组作为一个单元,把奖惩小组集体作为课堂评价方式,例如,“全部高质量完成为小组加1分”“小组成员积极回答问题1人次加1分”等,有得分的小组,组内成员也均加1分;小组得分超过5分,组内成员均加5分等。自从实行了小组加分制,课堂上学生学习状态有了极大提升,小组成员互相影响互相监督,形成了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
家校互评 形成合力
好的评价方式离不开奖励措施,我把所用的奖励办法都与学生的荣誉挂钩,例如,小组表现好的加分,家长群公开表扬等,并让家长配合给予学生表扬等方法让学生产生自豪感。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品尝到进步的喜悦,并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
通过良好的小组合作评价措施,可以进一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