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育专刊·教苑拾萃

在学习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市子路小学 申卫玲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提倡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其中,学生与文本对话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它能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实现真正的对话,让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悟和品味文本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保证学生在阅读中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在教学中,学生读得越深、品得越细,感情就会越丰富,教师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充分地读、自由地读,在读中咬准字音、感知字形、理解部分词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现与文本的逐步深入的对话。

学生与文本是一种互动关系,要想了解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程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读懂了什么、读出了什么问题、有什么看法等;还要大胆鼓励学生质疑问题,从课题、课文内容、含义深刻的词句以及课后思考题中发现问题,教师再将问题归纳处理,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文本的重、难点,为下一步感悟阅读选择好切入点。

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权利,以及他们自己独特的感悟和理解,引导学生自由地与学习伙伴开展平等的对话,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主思考、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圈点勾画”“句子赏析”等方法,使学生得到真正的体验与感悟;在读写结合时,运用观察、模仿、自改、互改等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与创作中提升写作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强化实践 让课堂内外相结合

语文能力的形成,来源于学生的实践感受与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如对质疑习惯、表达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的培养。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单单满足于课本阅读、课堂阅读和校内阅读,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把阅读的视野延伸到课文之外的读物,延伸到阅览室、社会大课堂,通过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阅读,多层面、多种方式的阅读交流,丰富多彩的说、辩、讲、演等语言实践,满足学生的语言体验,扩展他们的阅读经历。

2024-06-18 市子路小学 申卫玲 1 1 濮阳日报 c142399.html 1 在学习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