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是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课堂的“评”三者融为一体,具有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教学评相结合的特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把评价任务的确定置于教学活动之后,导致评价脱离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应以教学目标为基础,将评价任务前置,让“评”成为联通“教”与“学”的桥梁,促进课堂教学合理调整,确保教学过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确保教学与评价目标的一致性
课程标准是教学工作的基础,详细规定了每个年级、每个学期学生需要达到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为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通过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教师能确保教学与评价目标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设计评价任务,确保评价任务与教学目标高度匹配。
评价形式要灵活多样
评价形式有考试、作业、小测验、课堂表现等,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多个角度开展具有针对性地评价。这样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贯彻落实评价任务,最大化地发挥出评价任务的价值意义。
构建动态化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机制
动态化评价能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同时,动态化评价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教师的关注。
终结性评价则是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时,通过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水平,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同时,终结性评价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总结和反思的机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未来的学习制定更好的计划。
动态化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
教学评价具有“导”“教”的功效,教师只有认识到教学评价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并将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师之教、学生之学中,建立高效、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才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